成都日报 | 推进碳中和、碳达峰 成都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报道
记者 刘泰山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四川靠什么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给出回答: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日前,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15gw高效电池项目第一片电池片顺利下线。积极围绕清洁能源“做文章”,成都企业正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积极落地清洁能源应用,争当清洁能源“碳”路先锋。
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在蓉崛起
走进位于金堂县的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流水线配合智能机器人正在忙碌着。这个智能化的生产车间,每小时能生产15万片电池片,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的电池片由igv智能小车运到仓库发往全国各地。
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优势新赛道,成都早已提前布局。以牵引、参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为理念,成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在光伏产业走出了一条转型突围、弯道超车的城市进阶跃升之路。2015年,通威太阳能在成都双流落户,开启了成都光伏产业的加速崛起。目前,双流基地已顺利完成共4期电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电池生产基地;2020年3月,总投资200亿元、产能规模30gw的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项目正式投产,随后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等光伏产业领域头部引领型项目相继落户,众多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纷纷“抢滩”,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凸显。
通威太阳能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将充分利用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区位物流优势、水电优势等,在蓉建设辐射中国西部地区和面向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全面达产后,将成为东部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成都造太阳能电池片连续五年出货量全球第一
过去十多年来,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能源生产和发电方式之一。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在中美两国的各项产业比较中,光伏产业是与中国家用电器和高铁并驾齐驱、遥遥领先于美国的三大产业之一,也是中美两国所有产业对比中,唯一一个顶满雷达图外圈的产业。
从制造端看,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而在光伏产品的中游电池片环节,成都造太阳能电池片已经源源不断发往全国乃至全球。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 infolink 2020年电池片出货排名,通威太阳能总出货量领先其他厂家,稳居第一的宝座。数据显示,通威太阳能现有产能35gw。2022年底,将形成超过55gw产能。2023年,产能将达到80-100gw产能,产值超过800亿元。从减少碳排放看,当前,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其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大约会减少1.75亿吨碳排放。
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与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密切相关。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片出货商,通威太阳能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在主流电池技术的提效和电池新技术研发方面均取得阶段性进展。记者了解到,通威太阳能166尺寸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3.47%,创造perc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通威太阳能新增建设1gw异质结中试线,目前相关设备已调试完毕,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将围绕异质结规模量产条件下的提效降本目标进行持续研发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