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双碳”情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陈明
“国内能源的转型到可以加快的时候了。这既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也是我们实现减碳低碳、可持续发展,支撑中国社会经济长期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能源产业的新旧交替将带来新就业、新投资和新动能。加快这一进程,可以拉动国内产业的投资强度,而这些投资强度对于未来能源转型是长期有效的。”刘汉元说,2023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之年,一个新的开始。要强化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的体感和温度,放手去发展。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战略决策,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通威集团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中国企业气候行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可再生能源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永祥股份绿色厂区
如今,通威集团已打造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高效电池三大全球龙头。农业方面,公司已形成1000万吨饲料产能,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方面,通威不断做强做大优势环节,制造端重点布局高纯晶硅、高效电池及高效组件,应用端着力打造“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2022年,通威股份市值最高突破3000亿元,荣列胡润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品牌价值突破1600亿元,蝉联全球水产和光伏两大行业第一。
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围绕中国光伏产业良性发展、支撑“双碳”目标落地、优化储能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等方面,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做强光伏产业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刘汉元表示,在实现“双碳”进程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会大大下降,作为基础能源应用的量几乎会下降到约等于零。综合对比分析,光伏发电可能是未来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将在未来一次能源中最低占30%-40%,最高占60%-70%,是未来占比最高的能源。中国光伏产业经过10余年发展,规模、成本、市场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中国高纯晶硅全球占比达90%,硅棒、硅片占比97%,组件占比75%-80%。中国光伏产业不仅有效支撑中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还让中国成为牢牢牵引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中国技术成为推动和引领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主角。这对中国和全球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2006年,通威进入了光伏行业领域,当时,光伏行业“三头在外”,设备是德国造,产品原材料需要国外进口,市场出口到欧洲。目前,通威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永祥股份已拥有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三大基地,已打造出全球单体规模大、综合能耗低、技术集成新、品质优的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23万吨,出货量和市占率全球第一。永祥股份高纯晶硅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至“第八代永祥法”,n型单晶99%以上,涵盖电子级和太阳能级,纯度可达99.999999999%,实现高纯晶硅“中国智造”。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彭山五大基地及通合项目,截至2022年底电池片产能规模已达70gw,连续7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根据公司规划,2024-2026年,通威太阳能将形成130-150gw产能。在组件方面,2022年下半年,通威全面发力组件环节,加快全球布局,先后中标华润、大唐、国家电投等一连串大单,并与多家全球可再生能源产品分销商达成合作。通威高效组件现有年产能14gw,随着通威盐城、南通等组件基地的投产达产,预计2023年底合计产能达80gw。同时,通威自主研发的tnc高效电池技术获评2022年度“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通威高效组件登上全球光伏一级组件制造商榜单,展现了通威新能源产业稳健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实力。通威组件产品远销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链终端,通威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大幅提升单位面积国土的价值输出。在国家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指引下,通威坚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探索“产业园 产业链”模式,推进三产融合,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再提升,以及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通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设51座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规模超3gw。
保障硅能源用电
支撑“双碳”目标落地
截至2022年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总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3%,累计装机达392.61gw。根据国家能源局设定的目标,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总量将达到490gw,意味着全年新增装机目标将达到100gw左右。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刘汉元表示,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2022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供应量达9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81万吨,进口9万吨。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7800亿千瓦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煤炭”“新石油”。硅能源产业无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维持稳步增长态势,尖峰负荷特征或将日益凸显。虽然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距离成为供电主力尚需时日,电力供应存在阶段性缺口,区域性供需矛盾突出。据相关机构估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电力缺口或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以上,尤其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缺口尤为突出。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高纯晶硅是整个产业链上唯一还有进口占比的环节,其技术含量和工艺复杂程度高,需要较长时间持续稳定生产,才能保证高洁净度系统环境,产品品质、纯度才能得到保障。因限电导致停车停产压负荷,不仅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减缓进口替代,而且影响系统稳定性,增大安全风险,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2022年,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国内多地出现电力短缺,山东、四川、浙江、安徽、江苏、云南等省份均出现季节性限电限产,导致硅能源等绿色高载能产业在需求旺季被迫降低负荷运行,对晶硅光伏产品的按时供给和交付带来一定影响。
随着能源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迅速扩大,硅能源产业的能源属性日益凸显,硅能源的生产制造实质成为了能源的制造,其产能的开工发挥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装机,进而影响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硅能源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对巩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刘汉元认为,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业领域要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进一步强化硅能源产业的能源正向回报属性,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同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开发抽水蓄能
保障“双碳”目标生态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光伏发电成为最方便、最经济、最用之不竭的能源。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形成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资料显示,欧美日韩近几年使用的光伏产品70%—80%由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占全球光伏产量的75%—80%。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亮丽名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过去1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kwh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kwh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仅需西部国土面积的1%-2%发展可再生能源,即可满足双目标下我国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大部分生产和供应。
但是,随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问题凸显,不稳定性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通威推动四川乐山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成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四川与江苏、安徽一起跻身我国光伏产业前三强。同时,四川资源禀赋突出,不仅水电资源富集,四川甘阿凉和攀西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具备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的良好条件。据测算,仅需甘孜州总面积的2%建设光伏电站,1%的优质潜在抽水蓄能参与调节,即可支撑四川和重庆打造100%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
日前,在四川省委统战部、重庆市委统战部、四川省工商联、重庆市工商联主办,川商总会承办的第三届川渝民营企业家合作峰会暨第五届企业家天府年会上,刘汉元应邀出席峰会并作《水光风储多能互补推动川渝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从成本、经济性、碳减排、能源投入产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光伏优势。
刘汉元认为,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储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较其他技术成本最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仅需全球土地面积的0.1%发展光伏、风力发电,配合抽水蓄能,即可实现全球用能100%由可再生能源供应。离河抽水蓄能是未来发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目前已发现的全球离河抽水蓄能站点达61.6万个,其储能潜力约为2300万gwh,仅需其中不到1%的站点,即可支撑全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
我国有条件像兴建大型水利设施那样,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率先构建起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有力支撑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同时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稳增长、稳就业、促投资提供坚实支撑。此外,离河抽水蓄能电站还能起到类似湿地公园的效果,可调节水库周围的大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有了产业和资源的支持,加快实现水光风储多能互补,推动川渝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有力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多重增收,使四川有条件在“十四五”“十五五”和整个“碳中和”路径上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创新引领
民企“双碳”目标担当
刘汉元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民营经济和光伏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新中国几十年发展的经验来看,越是让大家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越是让大家放开手脚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创新、去发展、去投资,往往就越能够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初鼓励万元户、十万元户,鼓励大家下海,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财富、尊重经济的社会氛围。让大家放开了手脚,解放了思想,使中国经济从很低的水平,逐渐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过程中,对创新产品、就业市场和企业以及企业家的认可鼓励,使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广泛释放,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如今,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社会各主体,保护大家的积极性,认可大家的价值,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些共识的形成、信心的打造,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通威东营“鱼光一体”生态园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从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在通威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创新引领,聚势聚焦。以多晶硅为例,从最初投产仅1000吨产能,到目前已达到23万吨产能,各项技术指标全球领先、生产成本全球领先、综合能耗水平全球领先、产能规模全球第一。
刘汉元表示,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在扎实干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石。企业只有做到全行业成本最低、技术最领先、管理效率运行效率最高,再去做大,才具有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适当快速发展、控制风险、抓好机会,这是投资节奏的需要。此外,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看到这个产业是否可持续、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以及进去后是否能在保持速度、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做到行业领先。在跑的时候能跑得起来,站的时候能站得住,过冬的时候有棉袄。当然,任何时候,这些都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根本方法。
刘汉元强调,国内能源的转型到了可以加快的时候了。这既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也是我们实现减碳低碳、可持续发展,支撑中国社会经济长期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能源产业的新旧交替将带来新就业、新投资和新动能。加快这一进程,可以拉动国内产业的投资强度,而这些投资强度对于未来能源转型是长期有效的。2023年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之年,一个新的开始。要强化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的体感和温度,放手去发展。
未来30年左右,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过程中,光伏产业既不额外增加国家负担,还能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并且彻底解决雾霾以及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问题,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我国“风光”产业走向世界,不但大大加快了发达国家能源转型速度,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新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